当前位置:首页 > 中药处方 > 正文

拿中药处方,拿中药处方单可以去别的医院买药吗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拿中药处方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拿中药处方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每一付药方都有君臣佐使吗?
  2. 中医很多药的配方、治疗方法、所治疾病都是怎么确定的?
  3. 中医的药方从哪里来?

每一付药方都有君臣佐使吗?

每一付药不一定都有君臣佐使。一般超过四五味的中药处方是有君臣佐使的。比如麻黄汤,麻黄解表散寒,宣肺平喘为君药;桂枝,助麻黄散寒,为臣药;杏仁降气平喘,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但是药味少的处方,不一定都有君臣佐使,但是一个处方都有君药。

中医很多药的配方治疗方法、所治疾病都是怎么确定的?

友好:提问的问题相当科学

拿中药处方,拿中药处方单可以去别的医院买药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中医的中药疗法配方,普通中医的配方有两种,一是正治,二是反治。

道家有两种,一是天马击对冲,二是用九天、九地。

中医的正治与反治,不是很科学,有一个谜语,打四个历史人物,迷面是:

拿中药处方,拿中药处方单可以去别的医院买药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太阳出来向东挪,伸手抓住长虫脚,

一斗谷子三升米,得病只吃一副药。

得病只吃一副药,就能病好,比须顺治,才能做到,所以正治与反治都不科学。

拿中药处方,拿中药处方单可以去别的医院买药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道家的九天、九地与普通中医的治子和治母相同,子虚则母强.........。

前提是中医理论,大方面疾病分外感和内伤,外感是风寒暑湿燥火,内伤是喜怒忧思悲恐惊,然后在辩证,辩证又分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这然后根据望闻切,确定部位,之后是开方子,用汤头歌,再根据临床加减草药,这是一个大体框架,要精通还要努力钻研经典,再一个要有老医生指导,希望对你有用

一、辩证,辩证有很多角度,比如: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二、根据不同的证,选定不同的处理方法。方或者药,是非常灵活的。能实现处理方法的目标就可以。所以你看到的方千变万化。看不懂很正常。

中医的药方从哪里来?

中医的药方一方面来源于几千年来无数中医人对人类生命健康的维护临床实践,记载于历代中医大家的经典著作当中,人们称之为经方。如《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备急千金要方》、《景岳全书》、《瘟疫论》等。另一方面来源于历代中医人根据当下社会、自然、气候、人文变化情况,针对每个不同的人、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疾病的不同变化,精准辨证,在古代经方基础上,临床创新实践归纳总结而来。

中医自古讲究师承,而且规定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因此,有一种中药方叫“祖传秘方“,就是古代及当下中医世家流传下来的、经过历史检验、对某类疾病有特别疗效的方子。有这类中药方多散落在民间,经历了近代以来"西进中退"的反中医运动,文化革命的"破四旧"运动,以及清理、整顿、规范民间中医的行医资格等措施之后,这类"祖传秘方“多有流失。

中医药方是中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国家应该将中医药方纳入知识产权保护,抢救发掘民间验方,造福人类健康。

我怀疑《黄帝内经》是上次人类文明遗留下来的,读读《黄帝内经》对天、地、阴、阳及人体的认知是那么的深奥辩证,是纲领性的医作,就当时的科技水平居然有如此认知,反正我深表怀疑,而且五千年来依然是中医人的理论依据,并且被验证绝大部分都正确的,这是个人见解,希望大家发表自已观点

众所周知人眼能看到的色彩是目前最好的照相机都无法完整复原的,人耳的听觉更是远远超过录音回放。中医正是利用人的感受的精细,来实现精确的诊断和治疗的。

一副汤剂喝下去,经络脏腑有感觉。病变,经络脏腑也有感觉。然后用五味五感相生相克即可初步的设计出药方。当然很多感觉都是很复杂的,五行只是给了一个最基本的性质框架。其中有复杂的表里,比如脾胃表里,有少阴心肾,心肾相交才正常等等。根据这些复杂的理论可以搞出来很多药方,再由医家自己服用验证其效果

实际上中药的药方很复杂,有气血的问题,有气机不调,还要让气动起来。有血瘀,要让血流动起来。这些都是有感受的,血瘀会让脉象发生改变,气虚也会,通过望闻问切是可以综合的,相互修正的得到患者的状态的。根据状态可以设计药方或者根据已有的药方加减,最后得到药方。

另外在实际诊治中同样的病症还会因个人体质不同来微调。父亲的药方手抄本一大摞,每次有病人来求诊时,父亲开完方子总是说先吃三天看看,三天后病人来复诊父亲号脉后常说:嗯,继续吃……或者是:我给你加了点XX,这副药吃完再来……

所以说伤寒百余方,同样病不同的方子,当然,因为中医传承的问题,大部分中医水平捉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拿中药处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拿中药处方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