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药处方 > 正文

中药处方见效,中药处方见效快吗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药处方见效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中药处方见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中药的起效时间是多久?
  2. 中药的疗效源于“四气五味”还是“有效成分”?

中药的起效时间多久

[大笑][大笑]这问题问得!!那得看你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中药啊!!内服?外用?补益、攻下、解表、清热……???

不哆嗦,随便举几个例子:外用含薄荷油类的,立竿见影,敷上你就感觉得到,内服:砒霜就不说了没几人敢内用,番泻叶吧,两三小时就叫你脱裤子不嬴[大笑]。

中药处方见效,中药处方见效快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再说解表药,风寒感冒,用生姜、紫苏、葱白弄两三碗热汤,服下去被子一裹,立马汗出而愈,三五分钟啊!

补益药,***如你身体健康,但性功能偶然会不如意力不从心,用党参当归川芎丹参、蛇床子、淫羊霍等(有份量控制及炮制方法,乱配无效)组合成汤剂,早上空腹用,晚上就[爱慕][爱慕][爱慕]

清热药外用,这个水平高的草药郎中最牛,例如外伤没破皮却红肿热痛,一把大苦大寒的鲜药捣碎敷上,二十四小时显效,顶多两天痊愈。

中药处方见效,中药处方见效快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然也有久服不效或微效的情况,例如肾结石牛皮癣,脏腑囊肿等等,总之,初病、新病易见效,久病则慢,青壮见效易老衰见效慢,就药性来说,性竣猛见效易但用之不当易伤人,性平缓的见效慢副作用也小。

中药的成分相对比较安全,副作用比较小,对肠胃的***性比较小,很多人对中药的接受度很高。但又觉得中药的药性比较慢,觉得疗程有点长,真的是这样吗?下面来给大家分析一下。

中药的起效时间需要多久?

中药处方见效,中药处方见效快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所谓起效时间,是指从服药开始到药物发挥疗效所需的时间。中药吃多久有效,不能一概而论,具体的时间不能确定。每个人的病情不同体质也不一样,有的疗效可能快,有的疗效可能慢,都是因人而异的。

1、取决于疾病的性质

比如新发的疾病,急性期,一般服药后3-5天即可见效,一般不会超过2周。如果慢性疾病,比如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以及风湿关节炎等,可能见效会慢一点,一般在2周到1个月之间。

2、每个人的体质不同

不同的疾病,服用药方剂量也是不同的,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对药物的吸收能力也不相同,所以,一般中药的起效时间是不能明确的,病情严重的起效时间长,病情温和一点的,一般见效快一点。

中医注重辨证施治,根据效果,然后逐渐改变处方。超过一定时间还没见效的,需要咨询医生,是否需要更换药方。

服用中药重要的不是吃多久,而是要看是否对症下药。 有的药吃一副就好了,也有的要坚持吃。一般来说,中药需要服用三个疗程,一个疗程7天,如果病情严重就需要继续坚持。

另外,中药调理治疗的时间不一样,可能会比较长。服用中药,不宜使用辛辣、油腻、***性食物,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忌口,有助于药效的发挥。

我们先抛开医生水平不讨论,这样讨论就没意义了,***级别的人物咱也无缘得见,就说入门级别的吧。至少也要能理解中医原理的,至少也要能理解升降沉浮的,至少能理解中医是解决疏通人体循环的,当然这种入门级别的人,在当今的中医师中,已算罕见了。至少要入门级的中医师开的药方,才有讨论价值

然后,再抛开辨证不谈,就算是入门了的中医师,也不敢保证辨证一定准确,人的水平是有高低的,也会受一些突发因素影响,我们要讨论的是,经过这种医师的详细辨证,认真思考后开的方。

再后,抛开中药的问题不谈,因为市场上每种中药来源不同,炮制方法不同,这样讨论也没有意义。我们界定一下,野生的,非转基因的,道地的,按时***摘的,按照《雷公炮制》的方法炮制的药材吧。

那么一般中药多久能见效呢?

如果是普通外感,一般是2小时内见效,本人是业余爱好者,学来只给自家人治病的,伤风感冒,一般2小时能治愈。当然,我只给自家人看病,他们感冒了都是在早期我就开始治疗的。如果拖得比较严重的,一般半天见效,一天内好基本没太大问题。

如果是内伤,那就比较复杂,还要看在哪个位置,看是否有兼证等。一般来说,太阴经病会快点,厥阴经病会慢点,有兼证会麻烦一点,阳虚证会快点,阴虚证会慢点,急救药效果会快点,去根缓治药效果会慢点。但是不管怎么说,基本上3剂以内肯定有反应的。

这个问题涉及的理论性较强,尤其是有关药学方面的知识,我尽量做到深入浅出,浅显易懂地回答,仅供参考。

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才算中药的起效。

1.中药的起效应当是指疗效,即治疗的积极效果,例如症状缓解、减轻,甚至消除;而不是指作用,因为作用是中性词,除了症状减轻以外,症状加重也是中药的作用之一,只是它是中药的副作用,属于不良反应而已。

2.中药的起效应当包括指标变化。除了症状的变化,我们可以感知以外;中医的起效,还有一种虽然我们感官无法感知,但是通过仪器设备检测,表现出指标的变化,即向着好的方向变化。

所以,中药的起效,包括症状和指标的改善。

其次,我们要弄清楚中药起效的时间是如何计算的。

当中药通过口服(当然也可以注射、透皮等其他给药方式),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液之中,再由血液运输到病灶部位(即靶组织),发生作用。

由于中药在上述过程中,是逐渐进入血液,并形成一定浓度的,所以我们不能指望它立刻起效,需要中药吸收以后,血药浓度达到峰值时的效果最大,而达到血药浓度平均峰值的时间,就应当是中药起效的时间。

所以,中药的起效时间是以达到血药浓度平均峰值时间为计算依据的。

有了上面两个概念的基础后,我们就可以推导出中药的起效时间了。

这个很难说。一要看哪类的药,二要看用量大小。

首先,剧毒药见效快。砒霜、巴豆、狼毒什么的,吃了几乎马上就有反应。吃多了一两天死人也稀松平常。

食物也是中药,比如饿了吃一碗米饭,立马就饱了; 渴得难受,口鼻冒烟,喝一杯水,马上就很舒服。你看别以为水不是中药啊,《本草纲目》用了很大篇幅讲各种水的药用呢。

泻药起效也快。大黄芒硝吃了不出一天就会[_a***_]。

发汗药也很快。热热的姜汤喝下去,汗一下就出来了。

咦,不是常听人说中药起效慢吗?怎么这些例子都满快的呢?其实吃药引起一些生理反应可以很快,可是要靠中药治好病那就慢了。感冒了,喝姜汤发汗,只能暂缓表症,却杀不死感冒病毒,等过一两周感冒自己会好,这时你以为中药慢慢起了效,其实是你自己好的。喝姜汤、麻黄桂枝汤、吃泰诺(西药)都治不了感冒。

至于高血压糖尿病之类的慢***,更加没有办法,一天天拖下去当然慢了。期间偶有好转就算有效了。时间再长人们的注意力也渐渐淡了,不太在意它是否有效了。

古人云: 药到病除。药当然是起效快的好,慢明显是缺点。只是到了现代,中药方方面面都输给现代药物,没办法才编出起效慢的说辞,而且还大言不惭地当成卖点,也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中药的疗效源于“四气五味”还是“有效成分”?

五气俱有醒脑明心凉血驱风散寒!六味利于五脏六腑宣肺和胃健脾保肝益肾解表功能!气味相投包治百病!中医中药博大精深!取之不尽用之不歇!中华药典来自大自然的造化!是中国人🇨🇳勤劳智慧的结晶!治疗冠状病毒感染入侵就是最大的明证!

谢邀,关于中药疗效源于四气五味还是有效成份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两者皆有,但四气五味方面更多一些,原因如下:

一、四气五味是中医药治病最早也是最基础的依据,直至今天也是中医药治病的主要指导。内经言“喉主天气,咽主地气”,天人相应,中药取自天地之气味通于人,人们得病是因为不良的生活习惯、自然界的寒暑剧变和社会环境的恶劣影响,打破了体内平衡,从而引发人体出现故障,不能正常工作而造成的身体不适。中药是怎么治病的呢,就是是通过四气五味,平衡人体阴阳不足。

举个实例:曾经有一个亲戚,因生气而晕厥,医院两次进ICU,医生多次通知转院,后来根据辩证为肝气上逆晕厥,开了镇肝熄风汤,五剂后再未复发。镇肝熄风汤主要成分是生白芍、天冬、玄参、茵陈、甘草、川楝子、麦芽、龟板、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牛膝,主治气血上逆头部(气的上升运动太强)而引起的头目眩晕、目胀耳鸣、脑部热痛、心中烦热、面色如醉以及中风手足不遂、口角歪斜、语言謇涩等症。这个方子用大量重坠药物,如龟板、生龙骨、生牡蛎、代赭石等,使整个药方能产生一种强烈的沉降效果,加入了牛膝引诸药下行,更增强了镇肝熄风汤的沉降效果,从而可以迅速改善气血上升过度而引起的诸般疾病。组方依据就是中药的四气五味。

二、研究药物有效成份,是现代人使用科学手段探寻中药治病机理的一种方法,但目前为止仅限于单味药的研究,对于组方以后研究的较少,而对组方后进去人体产生的反应和机理更少,这也是此种方法落后于四气五味的原因,但总还是有一些,同样举个例子:如麻黄,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体外实验,麻黄发汗原因是有麻黄挥发油的存在,同时,挥发油又可抑制多种细菌流感病毒,单味药用于发热病人却无发汗作用,但用于麻黄汤组方可以发汗,这里又无法否认麻黄的成份作用。

当然,随着研究手段的不断深入,未来可能会有更好的理论或学说来给以更好的解释,这需要同仁们共同努力。

以上就是个人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望能有抛砖引玉之用,得中医前辈正解。

中药材也就是天然本草

自然界中自然形成的。

天然本草的有效性

来源于天然本草中的一组有效成分

並非单一成分

而且成分与成分会有相互拮抗力。

绝大数萃取得到的某一种物质的成分

都会失去原来天然本草的真正药物价值

而沦为化学药物的基药。

注:(天然本草的拮抗力就是:一味本草中有一组或几组相对立的成分,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对立产生的力。)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药处方见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药处方见效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